近兩年,不少園區在推進展廳建設時都遇到了同一個難題:預算吃緊,審批難過。
展廳效果圖示意
即便能批下建設資金,也常常面臨以下問題:
投入一次性大,產出回報慢;
領導換屆、政策調整,后續運營乏力;
展廳成了“擺設”,最終閑置荒廢。
難道園區就只能“沒展廳”?或者一定要靠“自建+自養”這條重資產路線?
答案是否定的。
展廳也可以“租著賺”:分潤模式,正在成為新選項
湃展智慧展廳提供了一種更靈活、更低壓、更具回報模型的合作方式:
展廳效果圖示意
園區提供空間與基礎配套,湃展負責展廳設計、搭建、內容制作和日常運營。收益來自企業入駐展示、活動承接、內容服務等,園區與湃展按約定比例分成。
這個模型有三個特點:
前期零投入
不需要園區一次性投入幾十萬、上百萬。由湃展先行投入,快速搭建完成。
持續可運營
湃展配備專業運營團隊,負責企業引流、內容更新、活動組織,讓展廳“活起來”。
收益逐年遞增
展廳效果圖示意
園區分成比例逐年提升:
第1年 湃展70% / 園區30%
第2年 五五分
第3年起,園區獲得70%以上收益
最終,園區不僅擁有了一個智能展廳,還收獲了一條可持續的收入渠道。
場景模擬:預算0元,也能擁有高標準展廳
展廳效果圖示意
假設園區A有一處300㎡空間,暫時沒有使用計劃,想要轉化為展示用途,但缺乏建設預算。
選擇分潤模式后,湃展:
用15~20天完成標準化搭建;
提供內容平臺、設備系統、運維服務;
將展廳變為“共享式招商窗口”+“企業展示平臺”;
引入入駐企業,形成日常活躍展示生態;
園區每年獲取穩定分潤回報,持續增收;
這個展廳從“閑置場地”變成“利潤單元”,不僅解決展示問題,還為招商運營添了一條新賽道。
為什么說這是“能賺錢”的展廳?
展廳效果圖示意
因為它具備以下特征:
有收益模型:企業入駐+活動場租+內容服務=多重收入
有使用頻率:非一次性使用,而是長期活躍運營
有數據沉淀:每一次點擊、每一條預約,都是招商線索
有持續成長性:內容可更新、展項可復用、IP可孵化
在傳統展廳“建了不用”“建了賠錢”的尷尬下,這是一種可以被規模化復制的解法。
結語:
預算不等于障礙,缺錢不代表不能擁有展示力。當展廳變成可運營、能變現的空間,它就不再是“成本中心”,而是園區的增長引擎。
在深圳,展會等活動中,展示設計模型扮演著關鍵角色。這種方式能直觀地呈現創意和規劃。在這個創意和競爭并存的市場中,設計模型需要考慮諸多因素。
展廳設計現在越來越講究互動體驗,不少智能家居展廳門口經常排著長隊,不管是年輕情侶、中年夫妻,還是大爺大媽,都愿意頂著太陽等著體驗。這到底是為啥呢?其實就是因為這些展廳里的沉浸式互動太吸引人了,讓大家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智慧生活的方便和有趣。
把生命歷史比作一條奔涌向前的長河,從涓涓細流至波瀾壯闊,時而舒緩流暢,時而跌宕起伏,徜徉其間,讓觀眾了解生命進化的宏大敘事 , 也是生物界與環境協同演化的歷程,從而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關系認識。
在廣州這樣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城市中,展廳不僅是企業展示產品和服務的重要場所,更是品牌形象和文化傳播的平臺,一個精心設計的展廳能夠有效地吸引目標客戶群體,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,本文將介紹如何在廣州地區進行展廳裝修設計,以確保您的展廳既符合專業需求,又不失審美魅力。
展廳設計是形象的展示,好的展廳設計可以讓你的公司在眾多行業展覽中脫穎而出,但是要想要讓你設計的展廳能夠一眼就引人注意,往往需要對設計師的要求非常的高,針對如何打造出更具創意的展廳,深圳信可威展覽總結了出以下在展廳設計中應該遵循的重要原則。
設計與搭建一處高效、吸引人的展廳,其背后蘊含著工藝、科技、創新和藝術的完美結合。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以(15x8)m2的展廳作為例子,全面剖析展廳設計的關鍵要素、策略思考以及實際搭建過程。
在數字化浪潮下,數字展廳憑借其沉浸式體驗和互動性優勢,成為企業展示品牌、促成合作的重要載體。然而,許多數字展廳陷入了 “技術堆砌” 的誤區,一味追求炫酷的多媒體效果,卻忽視了用戶體驗的核心 ——用戶動線設計。真正高轉化的數字展廳,往往是通過科學的動線規劃,引導用戶自然接收信息、產生共鳴,最終實現品牌認知深化或合作意向達成。
當長征八號R火箭在星云漩渦中點亮推進器,腳下的鏡面地坪倒映出無垠銀河——這不是科幻電影,而是航天商業火箭展廳為你打開的“星際之約”!
走進蘋果總部,你會被極簡的空間設計與流暢的交互體驗震撼;駐足特斯拉展廳,科技與環保的敘事貫穿每個角落。企業展廳早已超越“產品陳列”的功能,成為品牌基因的立體化傳遞者。如何讓抽象的品牌理念變成可感知的記憶點?本文拆解6大核心策略,助你打造“一眼入魂”的品牌展廳。